找到相关内容314篇,用时3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关于“四十二章经’的考证

    关于“四十二章经’的考证   蔡惠明   “四十二章经”是中国最早译出的一部佛经。东汉明帚遣蔡惜等十八人到大月氏国佛法:水平千年(西元六十七年)请得迦叶摩腾、竺法兰两尊者用白马经来到洛阳。第二年,明帚敕建白马寺,让摩腾、竺法兰在寺讲经,并请他们从事梵本佛经的汉译,“四十二章经”就是枉此时译出,标志柠中国汉译佛经的开始...

    蔡惠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35564731.html
  • 巍隆大道恢弘如来家业

    珠慧海初到江西参见马祖道一禅师,马祖问到:“来此拟须何事?”答曰:“来佛法。”马祖训斥道:“自家宝藏不顾,抛家散走作什么!我这时一物也无,什么佛法。”慧海问:“那是宝藏?”马祖指著慧海说:“即今日问我者,是汝宝藏,一切俱足,更无见少。使用自在。何须向外觅!”(11)指点他佛法就在他自身,只须向内用力,无须向外觅。这种教育启发方法,是马祖道一的师父南岳怀让禅师指引他的。当年,马祖在南岳,独居一庵...

    唐明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4665533.html
  • 临济禅师语录讲话(1)

    即意度商量。谓拟善知识而取意度商量。下文“意度佛法”、“向教中取意度商量成于句义”,可以参照。  ⑧演若达多失却头: 此是楞严经中的典故,载楞严经第四卷中。演若达多,人名,此人有一天以镜照面,...左道忙忙碌碌地学禅学道,认名相认言句,拟佛法大意,拟祖师西来意,又诸方善知识开示,取这许多般知见而意度商量。不要这样错认一切假立的名相言句!道流—你只有一个父母,再要求个甚么东西?你自己回头来...

    惟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0465622.html
  • 事业部佛法

    事业部佛法  陈泉州  一 事业部法的原理  密乘四部法包括事业部、行部、瑜珈部和无上瑜珈部。现在大家对事业部法非常关注和感兴趣,这也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,我们都愿意生活祥和幸福,发心解脱的也愿意这样。很多海外信众,就是因对事业法的兴趣而来佛法。  事业部法,包括息、增、怀、诛。“息”是息灭一切灾害;“增”是增加福、禄、寿等一切福报;“怀”是怀爱,增长友情、友爱;“诛”是去除一切违缘,使自己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0267828.html
  • 佛陀观与人间佛陀

    八不闲或八非时。长寿天(指色、无色界诸天)命报长远,寂静安隐,其中有情多以之为涅槃,不佛法,无诸苦事,不识佛法,不求出离,故称之为难。(注五)值得一提的是,长寿天是属于乐障,人间苦乐掺半,正好修行,...佛陀观与人间佛陀  ◎妙心佛学读书会“佛陀观”单元研读报告  文/廖吉健  一、引言  依照《妙云集》教学目次,“佛陀观”所讨论的内容有:《佛法是救世之光》一书中的〈佛为救护我们而来〉;《佛在人间》...

    廖吉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1868633.html
  • 保唐-净众禅派在四川七大禅派中的地位

    上,既有继承与延续,又有变革。无相(684-762年),俗姓金,本是新罗国王子,因敬仰佛教,于开元十六年(728年)来到中国,寻师访道,遍佛法,后入川从处寂学法。无住(714-774年),俗姓李,...

    程 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3868710.html
  • 佛国参禅

    抵达了显通寺。显通寺坐落在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菩萨顶脚下,占地4.37万平方米,是五台山最早、最古、最大的寺院。据史料载:东汉永平七年,汉明帝刘庄派大臣蔡愔、秦景等十人赴西域拜佛法。蔡、秦等人在大月氏...代表着千个僧人的智慧,真是佛法无边啊!   走出显通寺的七座殿堂回望古刹,见整座庙宇恢宏瑰丽,周围缥缥缈缈的林木也随烟缕一样袅袅升腾。那突兀于林木之中的岩石上苍绿的苔藓,似在默诵着古刹的沧桑。细想起来...

    王本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51869965.html
  • 华严对净土之释义

    为归趣。他的因行,是上佛法以自利,下  济众生以利他。所谓菩萨者,须具慈悲之胸襟,修习般若大  智,明慧观察,诸法实相,畜养悲智,习成种性。以智导悲  ,以悲策智,悲智相资,成无碍行。智悲双运,乘 ...走歧路,对人对己都无裨益。所以法华  云:「佛出世一大事因缘,在开示悟入佛之知见。」学佛首  先须深入经藏,广开解,圆解无阙,义理通顺,然后才能  谈到修行。无解之行,谓之盲修。理路不明,难契真性。...

    敬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3970868.html
  • 李叔同说佛

    必得良好之果报。古人云:“祸福无不自己之者”,即是此意也。 以上所说,乃人天教之大义。 惟修人天教者,虽较易行,然报限人天,非是出世。故古今诸大善知识,尽力提倡“净土法门”,即前所说之佛法宗派大概中之...者觉,萨者众生。因菩萨以智上佛法,以悲下化众生,故称为菩提萨。此以悲智二义解释,与前同也。 观世音者,为此菩萨之名。亦可以悲智二义分释。如《楞严经》云:由我观听十方圆明,故观音名遍十方界。约智言也。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1476311.html
  • 论法显与秦地佛教之关系

    所绝,汉之张骞、甘英皆不至。①   (竺刹尸罗国)竺刹尸罗,汉言截头也。②   (弗楼沙国)慧达一人还,于弗楼沙国相见,而慧达、宝云、僧景遂还秦土。③   (毗茶国)佛法兴盛,兼大小乘学。见秦道人往,乃大怜悯,作是言:“如何边地人,能知出家为道,远佛法?”④   (舍卫城)彼众僧出,问显等言:“汝从何国来?”答云:“从汉地来。”彼众僧叹曰:“奇哉!边地之人乃能求法至此!”自相谓言:“我等...

    王亚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0779107.html